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译文」世界首个搭载分立式多比特量化DAC的便携式播放器,L&P P6和P6Pro测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8 11: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乐彼客服1 于 2021-1-28 15:23 编辑

原文来自日本《Music TO GO!》杂志,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文中有错漏之处请多多包涵。


2020年12月03日

世界首个搭载分立式多比特量化DAC的便携式播放器,L&P P6和P6Pro测评


不久前曾写过内置英特尔制造的FPGA以及搭载了医疗级R2R DAC的高端DAP——LP6的报道。

R2R式DAC的R是Regiser(电阻)的意思,意即将电阻编组在一起的DAC,在日本一般更流行的说法是多比特量化DAC。现代的DAC大部分都是1比特形式的Δ-Σ调制器方式的DAC,多比特量化DAC和它们也能配对(现代Δ-Σ调制器DAC实际上有着多个比特,这一点先搁置不谈)。

世界上的数字音频多数都是PCM编码形式的数据。PCM指的是,譬如说,被编码好的音乐数据,人们无法将它们直接作为声音去听。要想作为音乐去播放,必须要解码各个比特所对应的编码,这点是通过编组成的电阻回路来进行的,这也就是多比特量化DAC。也就是说,多比特量化DAC指的就是为了解PCM原码而设置的DAC,而电阻回路则是为了解码PCM而设置的类似编码表一样的东西。
但是,由于世界上基本所有DAC都为了实现高分辨率而采用了Δ-Σ调制器的形式,和PCM是完全不同的,自然而然就必须进行转换,这一步骤就会产生声音上的“机械感”。反过来讲的话,如果原码是PCM的话,多比特量化DAC不需要“转换”,“机械感”就会相应地减少。


虽然多比特量化DAC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了已停产的DAC(如果是适用于高分辨率音源的是PCM1704,适用于16bit的则是My Lips生产的IC等等),但LP6使用的是医疗级R2R DAC ,这一点是划时代的。但是说到底,使用IC这一点是一致的。

本次发布的P6及其特别版的P6Pro,作为便携式前端,在世界范围内是首次搭载了分立式R2R DAC(多比特量化DAC)。也就是说,并非使用IC,而是用电阻独立组合而成。(顺便一说,虽然通常把在放大器部分不用运放而用晶体管的装置称为分立式,但究其根本,discrete(分立式)的意思是分离开来,因此并非使用了晶体管的意思。)

LP系列是专为头戴式耳机优化的旗舰产品,相对应的,本次介绍的P系列则是偏向于入耳式耳塞的旗舰产品。
日本国内的发售时间是12月下旬,售价方面,P6/P6Pro都是公开价格,据说P6市场价计划在34万日元左右,P6Pro在43万日元左右。




*特征

1.        采用分立式R2R(多比特量化)DAC


如上所述,LP6时期使用了医疗级R2R DAC的IC,而P6/P6Pro则采用了编组电阻而不使用IC的分立式设计。比特数(采样位深)能支持到24bit。

R2R DAC的弱点是,随着比特位深的加深,精度也更难以保证。广为人知的多比特量化DAC IC之一的PCM1704虽然说是24bit,实际上仅有23bit的精度,最高比特仅仅是一个理论值。
据说,L&P的开发团队利用了研发至今所积累的技术,在既有电阻中按照自家公司标准逐一进行甄选。
精度的决定性因素并非绝对数值,而是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相对数值,相对精度才能决定指标是否合格,因此,比起找其他公司专门定做,他们是运用了从LP5的时代起积累起来的自家独有技术来挑选。当然,一个一个边测试边生产,肯定要耗费时间与人工费等,但他们认为,对于L&P来说,这是必要的。

此外,若要说从输入PCM原码到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首先还是从文件解析开始,而后预计将在MCU中被播放的文件样本数,再将其通过FPGA的时钟管理功能,决定要使用哪一个晶振。之后,在FPGA内部,结合文件在数据层面的时钟数,进行解码。然后就是经由R2R回路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后面会讲到的L.L.M.V.S.系统来调整音量,再输送至放大器中。
从性能上来说,P6做到了相当于约8颗PCM1704并联的动态范围。这一点跟LP6是持平的吧。顺便一说,P6Pro大概能达到16颗PCM1704的水平。


2.        R2R架构也能做到DSD本地播放

这一点可能也是从IC转为分立式的优点。
R2R架构说起来是专用于PCM的模式,至今为止,在播放DSD编码的音源时,都需要进行PCM转换。
而在P6/P6Pro输入DSD之时,信号路径是这样的:DSD原码在保持1bit的情况下,从OS到FPGA、再传到DAC回路。即经过R2R回路,不进行PCM编码的转换,而是完全通过电阻阵列使其保持1bit处理DSD信号。
也就是说,并不是说存在另一个专门用于DSD硬解的DAC,而是说,在这个公司独创的全分立R2R DAC回路中,有一部分回路是可以让DSD进行本地播放的(包括低通滤波及缓冲等)。
此外,如果在设置中将解码方式设为PCM转换,亦可以做到在OS中将其转换为多比特的PCM信号之后再传至R2R回路。


3.        独立音量控制系统。

LP6/LP6Pro(勘误:此处型号应为:P6/P6Pro)同样也在音量方面下了大功夫,采用了独立的电子电阻矩阵·无损音量控制、即LLMVS这样一种厂商独有的系统。这一系统我认为类似于电子式的分级衰减器。实际上,可以看出,在P6中,音量成为了一种兼顾有操作UI的上下调节器的数字解码。而并非是模拟音量。
也就是说在P6系列中,R2R DAC回路自不必说,连音量调节系统也是基于电阻回路来构建的。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纯粹为音质考虑的理念。

采用该种独立音量控制系统的理由,据说是可以使其在全音量可调节范围的基础上不减少动态范围,且不损失信息量。该系统近似于一种在高性能主控中采用的分立式音量调节结构。本产品正是将其与便携式机器相结合,是在尺寸与耗电量之间寻求最大平衡的绝妙设计。通过这种方式,音量调节也可以结合耳机做到定制与优化,因此也具有设计弹性大这一优势。


4.        采用独立的FPGA

在LP6上,英特尔制造的FPGA是关键,但在P6中,则使用了中国产的FPGA。开发LP6时使用了英特尔FPGA的理由之一是由于当时和英特尔方面共同开发了数字滤波器等。本次研发P6

据说基于LP6的开发经验,发现即使不用高性能FPGA,只要用和系统相匹配的FPGA,也能实现同样的功能,因此才没有采用英特尔制造的产品。

FPGA主要执行以下工作。
R-2R回路的线形补偿
SPDIF和I2S通信协议的解析与解码
时钟管理
R2R回路的解码
使用FPGA内部的DSP资源,根据每个耳塞&头戴去进行单独优化(后文阐述)


5.        可配合特定耳塞和头戴进行DSP调节

如方才所述,FPGA的工作之一就是配合特定耳塞和头戴来进行DSP调节。
这一功能是在系统设置的声音输出设置中附加了声音风格一项,可选择与耳机相匹配的DSP设置。这并非是OS层面,而是在调节FPGA 内部的设置。

顺便一说,OS本身和LP6是基本上相同的,不同的是UI设计。
P6的大小是124x67.3x20mm,重248g,3.5英寸IPS屏,分辨率480x320。P6为了尽量避免噪音源,并不是触屏操作。P6Pro则是触控操作。
内置存储为64GB,搭载了一处MicroSD卡插槽。USB端口为USB-C,可用于和PC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USB DAC功能。播放时长为15小时。


*P6的奥妙

首先介绍一下P6,然后再叙述其与P6Pro之间的差异。
最初的开机启动很快,使人印象深刻。这是因为OS很轻巧简单吧。P6的操作不是触摸屏,而是利用确认键、返回键、以及音量调节键来上下移动控制菜单项。对于习惯了触屏的来说,可能稍有点难用,但这也可以说是避免了安卓等复杂的OS操作。

外壳是银灰色的航空级铝合金材质。重量感来说,不能说是轻,但我认为对于这种高解析机器来说也并不是很重。大小也十分趁手。携带方面肯定不存在不便。虽说是分立式DAC,但也是相当集成化的设计呢。这方面也十分有L&P的风格。


试听一下声音,举例来说,如果是用锐利、精准却有着明显颗粒感的Noble KATANA和DITA Dream等耳机的话,尤其是在声音调大的时候,给人的印象是没有任何不适感。
使用类似耳机试听时,P6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是,惊人的清晰而深邃,细微音节都能很好地听清,透明度很高。尤其是像The Real Group的WORDS那样的无伴奏合唱,声音背景里有许多声音的重叠,十分惊人。16bit的情况下居然能承载如此大的信息量吗?这首歌里还有这样的音节细节吗?有一种打开新世界的感觉。听到所谓全音阶一般的声音,令人感到乐音之丰富。
想必背景噪音也相当之低,从听感上来说,也感到信噪比十分之高。试着用了一下2020版仙女座,并没有注意到类似底噪的声响。
此外,声音的精准度也令人印象深刻。高频部分很清澈、格外清晰,中频部分发音鲜明,低频部分凝聚感强,能感觉到其精确的音准。这或许是R2R的优点,或是所谓监听的正确度,却不会令人有“无生机的听感”。

用DITA Dream试听,仅将接口换到了4.4mm。用4.4平衡口去听,有进一步提升,声音厚度能够更自然地呈现。这种听感十分富有魅力。冲击力也进一步加强,非常有力度。果然用4.4mm来听是最好的。

DSD播放模式下,个人感觉是本地模式(无PCM转换)更为理想。差别并不大,但果然还是能感觉到差异。
数字滤波的部分有非过采样这一点也很有意思,但由此产生的差别还是有点微妙的。


*P6和P6Pro的区别

左:P6   右:P6Pro

P6和P6Pro的差异如下所述。
1.        R2R回路的电阻用了比P6更高的选择标准。
2.        做到了和使用16颗PCM1704并联同等性能的动态范围(P6是8颗)
3.        达到了125dB的信噪比(P6是123dB)
4.        配有液晶触控屏。(P6不配触摸屏)
5.        P6是银色外壳与强化玻璃背板,P6Pro是黑色外壳与天然木壳背板


实际试用后,P6Pro由于能够进行触控操作,操作方面更加顺手。
果然我比较在意的还是音质差异,虽然P6也有着相当水准的调音,但Pro的声音更加鲜明,且刺耳感也感觉很少。比如SA行(日语)音节的刺耳感就能感觉缓和不少。P6Pro有着更高品质的调音,我想这也是精挑电阻之后所得效果。


*总结

本产品与其说是像SagraDAC那样主张R2R的柔和听感,不如说是用HD800接LP6的调音升级版,个人认为也可说是L&P追求听感的集大成之作。
使音乐听起来原汁原味、自然且精确,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却可以说是以前从未做到过的。尤其是拥有DITA Dream等设备的人,我认为应该去亲身体验一番。

2
发表于 2021-1-28 11: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
国砖还是山灵M8比较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4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