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更多是个电子diy爱好者,算不上真正的发烧友,各位大佬别见笑。
我的发烧之路最早源于1986年左右的调幅收音机,在沙沙的背景声中听一些电视剧的主题曲,不亦乐乎。再后来有了调频收音机,惊奇于背景竟然能如此安静!此后又有了调频立体声收音机,再听音乐就有了hufi的味道了。
大约在1992年,因为学习电子专业,订了《电子报》从此开始了DIY的折腾之路。先后从报纸广告中(当时地处偏僻乡村,没有其他渠道购买电子元件)邮购了黑白电视机、收音机、小型收录机套件自己组装。彼时卡拉ok正当盛行,于是我走上了自制功放音箱之路,过程可谓坎坷!先是从报纸上看到介绍某功放的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自己设计印刷电路板图,列元件清单,再从一个叫汕头原音电子的商家邮购元件材料开工。大概步骤是先将画好的印板图用复写纸印在敷铜板上,再用油漆将线路涂画出来,干后放入三氯化铁溶液腐蚀,腐蚀完再清洗、打孔、涂松香酒精溶液,焊接。印象深的有三肯、东芝对管、场效应对管K1058/J162,再到集成放大模块TDA7293 TDA7294。前置的运放NE5532 NE5535 OPA系列一番瞎折腾。音箱主要是根据报纸上的结构图,请木匠造箱体自己买南鲸、惠威喇叭、山水的分频器组装。因为要唱卡拉OK,所以还购买ok板加装。那时接触的舒尔话筒真的好!一番折腾下来,尽管也用上了2万UF的大水塘,环牛变压器,ELAN、wima、红宝石补品电容、alps电位器,但如今看来就只是听了个响。再后来又折腾自制彩投(彩色投影机)买液晶屏、驱动板、镜头、透镜、卤素灯等自己设计机箱组装。这个除了亮度稍暗,风扇噪音稍大还比较成功。
后来又陆续买了些磁带随身听(cd随身贵没玩过)廉价的,效果就那样。直到2005年买了魅族E3配上自带的pt850耳塞。那低频震撼到了我,小小的机子全面超越了磁带随身听!于是刷固件,调EQ玩得不亦乐乎。后来又入了mx365耳塞,感觉低频不如pt850就出了,再往后又买过七彩虹c3、JVC V40等mp3。p买过一些入耳耳塞,听诊器效应和入耳感觉实在难受,就放弃了。2012年又买了k319不满意,最后干脆900元入了德行mx980。接下来忙于工作,好些年都无暇折腾。
去年疫情下闲下来,拿出mx980爆线了,一看闲鱼居然还能涨价,于是1400元出掉了,再找平头塞居然没落了,最后看绿坛入了凯声阴阳师感觉还不错吧。于是想买个像E3那么随身的播放器。找了一圈,体积都不小啊。只好入了二手的hifiman小强,声音还不错,但底噪实在受不了。上个月又买了乂度link2小尾巴,音质是不错的,但是手机带尾巴太累赘了,另外手机电量也吃不消,一周后亏80元出掉了。再寻一圈发现了es100mk2这个小东西,买来一试,真香!听歌、接电话、切歌、调音量都不用掏手机,音质也令我满意。
现在想起来,如果听每一首歌都在关注哪种乐器在哪个位置,泛音、残响如何,歌手的口型气息怎样等等,岂不是太累了?好好地欣赏音乐本身带给人的舒适与感动才是真吧。于是就此决定退烧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