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了十几年,进出四十多副耳机,作为非土豪,也算烧的不轻了,盘点下现在还在役的一些耳机,纯属个人的认知,仅供参考。
K501: 第一副HIFI耳机,也算AKG曾经的旗舰,真皮头戴、尼龙网布耳罩,戴着很舒服,透气性好;第一次惊叹到耳机的立体感、空间感、分离度,结像准确,声音平淡温和,低频、高频延伸有限,略显清瘦骨感;120欧加低灵敏度,较难驱动。
K242:240系列是AKG 的经典。也有过240M 、240S,半开放带来规整的声场,模拟味的声音,中频人声准确有肉感、略带清甜,解析一般,高低频就不说了,毕竟旧时代的经典了。
K712PRO: 从K701、K702 65th到K712 ,一贯的声场开阔、空间感、层次感、结像定位都不错,清新细致、人声略带清甜,也可看做一种染色,总体平衡、解析力良好,低频比以往型号有所加强,佩戴舒适。
DT880PRO: 拜亚监听系列的经典。声场比1990还宽阔规整、半球形排开、结像清晰,解析力、瞬态良好,声音略微平和清淡,高频偏亮,低频下潜还好,收的较快,总体平衡。
HD600: 这是一副无需多说的耳机。个人认为比HD650 声场左右开阔,高频略清亮,听得更爽。总之,650 朋友更喜欢,送人了。
SR-940:舒尔早些年的监听系列旗舰,比较冷门。平衡耐听度不如低一档的840,中频偏薄、高频有些亮刺,低频下潜量感倒是还可以,象两头翘的840。
ER4S: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副,其次800S,所以多说几句。 “小四恒久远,一条永流传”,真正接近真实还原、真正参考级的耳机。频响曲线与音源近似度92%以上,著名的音特美目标曲线,直至今日依然是入耳耳机还原度最高的目标频响,也是哈曼等目标曲线的基础,代表着真实、还原、均衡这一设计哲学。 这么多年了,小四是我评价其它耳机和听音乐文件质量的参考。媲美HD800S的宽深、层次分明的声场,更细致精准的结像,每个声部、每件乐器似乎可以看见,稳定的在各自位置;不用担心人声是厚是薄,是年轻了还是老了几岁,录音的齿音是多是少,它就是接近真实、纯净;说小四低频不好的,首先看是否佩戴到位、驱动到位,它的低频绝对是权威性的,下潜深沉,有足够的重量感、层次感,因为它的低频是在一个精准的点发出的,不会扩散,所以给人氛围感、量感略少;总体声音的动态、质感、瞬态、解析极其优秀,唯一的缺陷是单动铁单元的限制,极高频泛音缺失,缺少润泽感、空气感。
W60: 温和耐听,低频偏多点。
HD800S: 无需多说。
K812PRO: 很好的声场、清晰准确的结像,平衡而又清丽脱俗、优雅贵气的声音。
DT1990PRO: 低频质量、厚度、质感、动态、解析得益于特斯拉单元,比老一代经典产品提升较多,声场一般,高频偏亮不太耐听。
LCD-X: 在Audeze(奥帝兹)产品线中定位监听,没有LCD2、3、4之类的热门。平板的听感确实细腻、流畅、瞬态好,人声有感情,声场推动了也不错,高频据说比LCD3类的亮丽了,没有机会对比过。佩戴稍重,厚实的羊皮耳罩舒适度可以接受。
iSine20: 平板耳塞,堪比大耳机的声场、气势、动态,解析良好,高频偏暗。唯一困扰我的是人声的中高频段有些偏亮,时不时亮下耳朵,感觉不舒服,配用不同耳套严重程度不同。
L300 ltd: 出于对静电的好奇,入了限量版L300,据说是700的单元,性价比高,配套的是STAX D50 解码耳放。绝对的开放设计,从单元这边可半透明的看到另一边,声场确一般不够开阔,低频尚可,该有的都有,但缺少氛围感和大气感,中频清丽无染,高频细腻延伸好,质感、通透度体现了静电优势,微动态、强弱对比好,听古筝等器乐,那种拨铉的力度、细节、泛音,像在眼前演奏。
MDR-Z1R: 可以安心的听音乐,看电影也爽。
AWKT: 这是我最要吐槽的新入耳机。是不是买了假货,还是铁三角就这水平。低频好像也推出来了,但中频人声就是不饱满,亮刺你的耳朵,小提琴也变高了一个调子,听得怪怪的;声场似乎也开阔,但就是觉得糟杂,分离度不好,背景不黑。在我目前所有耳机中,真是难以入耳。期待所谓煲煲、耳放搭配、换线等折腾后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