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masky 于 2022-2-23 13:03 编辑
2021年2月我曾发过一个标题叫做“HD800s是个害人的耳机”的帖子,声泪俱下的控诉HD800s的坑钱属性,不曾想结尾一句“起航,前往新的深渊”,一语成谶。一年来,我的传统大件器材一样没动,但却滑入深渊似的请入了一票隐藏大件,把我的三观刷得稀里哗啦。没错,这些大件们,就是电处+线材们。本文的分享,希望能给一些踌躇不前的烧友些许启发,也欢迎各路大佬指正提点——长文预警。 (兼谈丝带Tyr2信号线、线圣飓风电源线、乐梵橡树/黄金枢纽电源线、线世界白金星7耳机线、威卓蓝宝石电源线、线圣Niagara 3000电处等)
一、先敬苍老大件 数播Melco N1A/2 EX——Melco家N1系列的入门糙汉 解码Audiobyte Hydra VOX——Rockna大佬手下的边缘异类 耳放Trafomatic Head2——靓白,再不济也能当个家具 耳机HD800s——害人的耳机,同时已被前任、各路新人暴打过无数次的老骥 其他零碎老小件主要是古河的金、铑NCF、老铑墙插,范登豪入门XLR黄线,Head2原配升级电源线,分析家某3000元级电源线及一些杂牌 二、一年的不易历程 (一)“换线如换机”之换音源-丝带Tyr2 入丝带之前,我用的是范登豪千来块的入门XLR信号线,黄澄澄的,不细,挺硬,一看就特别老实和居家。我如果没有成天在绿坛、紫坛看毒文,估计也就和它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了,也不至于跨进信号线这无尽的深渊,付出这沾花惹草后,永恒躁动的代价。 老实的范登豪下去后,真的,一次,一次没再上机过,目前我把它首尾相衔放在抽屉里,也懒得出,想着哪天得闲,把它换回来,重复一下钱花得值的感受,但一放就快一年了。 正儿八经的描述一下:提尔2实在是太明星了(烂大街),各路网文、毒文、坛文对于它的描述基本一致,素质高、通透,展现能力强,出现了很多细节、弱音。我这要额外说的是,这种素质高,是主次得当的充分展现,细节毕露,却不是一拥而上、争相出头,有控制有原则。但是,提尔给我系统虽然带来明显的素质提升,但在耐听度上,我的系统可以说是原地踏步,而不少音源质量较差的曲目,可以说是衣不蔽体还体无完肤。 另外插一句,我的梦想是另一根明星(烂大街)线,晶彩FD,那家伙光是看到样子我都流口水,等我有钱,一定要换。 (二)“换线如换机”之换耳放-线圣飓风 VOX-Tyr2-Head2,可以说,我的系统是没有什么味道的,直白,干燥,声音现代(数码味浓)、精致(小家子气)。换了提尔,我退潮后沉寂了很久,一度一个月就听几次耳机,脑放是骗不了人的,在耐听度和感染力面前,所谓素质高,是一文不值的(当然这种不是真素质高)。 又是毒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发现别人在评论线圣Niagara1000效果不错,想到我曾测试过家里的电波,波形惨不忍睹,很是心动。但排插也好,电处也好,总是少不了要多准备一根总线,闻说总线影响很大,看来看去,我竟先买了一根总线,线圣飓风大电流,插着耳放玩儿。不玩不知道,惊呼原来的Head2是什么软脚玩意儿,我也猛然才发现,钢琴原来是敲击乐器、吉他原来用的是金属弦! 正儿八经的描述一下:飓风给耳放打的不只是鸡血,而是上武装,充沛的能量,扎实的密度,澎湃的规模,中正的表达,让我整个系统的感染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没有加入任何奇怪的味道,也没有因为是大电流线而带来粗糙感。飓风这一名字起得真是太贴切了。要说遗憾的地方,一是线太粗太硬,二是对于系统细腻度基本没有帮助(也许不降低,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对于细腻度的问题,我是越来越在意了,在毒文引导下,我关注到了银线。 我在飓风后还入了一条纯银电源线,乐梵的橡树,在银线中很便宜;一条铜银合金,威卓的蓝宝石,大牌的入门款。大方向是希望能够提高一些系统细腻度并也尝尝银线味道。分开来说,橡树在细节、精细度、通透方面的提升高于飓风与蓝宝石,但能量感大概只有飓风的80%,最大问题是对于音色有较为明显的改变,线条感也更强了,不够平衡;蓝宝石则很诡异,体现出一种出奇的平衡和无染,声场大一点、宽松多一点、细腻多一点,大概线径偏细的原因,能量感进一步退化,大概只有飓风的60%,对于尝到了飓风、橡树的“剧变”的我来说,那会儿觉得很没有意思。 飓风席卷之后,我看着橡树、蓝宝石有点惆怅。
(三)“换线如换机”之换耳机-线世界白金星7 HD800s跟了我好几年,一直原线对待,在论坛耳机、耳塞换线成风的背景下,我算是异类。受到橡树和蓝宝石的“挫败”后,我决定一搏。 正儿八经说一下:改变很大,纯银线,和橡树一样,会变味道,同样是精细、通透、细节纷呈,声底扎实,但同样是线条感更强、声音不够宽松。煲了一段时间,老实说我并不满意,通过给大件交换电源线、换插墙插、修改解码器滤波模式等方式,我努力将银味往铜味调。听了个把礼拜,再换回原线,原线已难以入耳,纵使宽松、澎湃的低频依然有优势,但粗糙的中高频,暗淡的光泽,逼迫我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入线世界仍然是合算的买卖。但我认为这种合算并不平衡。隔壁有大佬强推天仙配,说是明显高一个档次的存在(价格也一样!),我估计要好很多。
(四)“换线如换机”之换系统-线圣Niagara3000 系统虽然在换了一些银线后,细腻度有了可闻提高,但是近年来工作压力变大,容易心烦气躁,对于数码声愈发敏感,如果不是预算限制和想等等Vox官配Hub组个全家福,我真想低价出了VOX。脑海回想起前两年某毒文形容一个万把块的电处“效果不是一两根电源线可以比拟”的片段。在看了不少坛友大赞Niagara5000后,掂量预算和没有20A插口电源线的现状后,入了Niagara3000,也正好和同品牌飓风组对CP。 其实对于Niagara3000的效果,我是词穷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相见恨晚,六边形提升不带一点点降级的;第二句话就是前边升级的电源线加总效果也比不上这个电处。安定,稳重,扎实,细腻,深邃,由其对于中低频的提升明显,人声变得润泽、自然,低频清晰、弹跳、干净,妥妥的量质齐升,就像显卡开启了抗锯齿,全屏受益。最牛的是,我的hifi词汇库里莫名其妙的解锁了一个词:鲜活。以前真的听不懂这词的意思,这次脑子里自己蹦出来,玄之又玄。 另外关于Niagara系列电处,我通过各种参数、国内外网文分析了一下,如果预算合适,能上5000上5000,只要提前筹备好20A尾插的电源线(可惜我先入了15A的飓风),比如飓风20A,组一套3W+,绝对能比我这套2W+的有质的提升,而且上箱子也应该不怕。
(五)“换线如换机”之换词库-乐梵黄金枢纽 很悲剧的是,入了Niagara3000后,咬合力两三竟下把我橡树电源线插头的中指给啃了下来。这里我要郑重声讨古河墙插,完全就是惯坏了我,插拔千万次不带留痕的…… 于是乎橡树返厂台湾换了全新的插头,随后我就顺道把他出掉了,不想竟忽悠忽悠的下单了黄金枢纽,乐梵的真旗舰。作为一根金银合金的电源线,在确定它之前,我研究了很久的银彩880P,全新G9导体,口水……但价格水分不明加之宁试鸡头不试凤尾的想法,暂时放弃。 正儿八经说一下:将枢纽插上对电源线反应最明显的head2,好家伙,我刚从电处那里解锁了鲜活一词,这玩意直接来了个鲜活PLUS,同时顺带解锁了色彩这个词。入烧以来,hifi名词里,透明度、鲜活、色彩、贵气这类词是我感觉最玄幻的,靠想象完全不懂是什么,现在我大概明白了,这玩意只能是听到了,脑袋自己给蹦出来的。 鲜活、有色彩,而且三频有种自然的平衡感,次旗舰橡树的素质突出感在它面前不值一提。这线还有一点让我很吃惊,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声场的扩大,有种“舞台”的摊开感,这种摊开不以声音变薄或者变稀为代价,密度有着原来的一致性,这感觉无论我的电处、耳机线和其他电源线都没有给过(或许说,他们对于声场没有拿得出手的有效增加),声场成了黄金枢纽的“核心竞争力”。但要说缺点,我认为也有,它的低频有点瘦,线条仍然比较凝聚,同时缺乏铜线那种中低频的弥散感氛围。 题外话,飓风、枢纽都是外观可见的三绞线结构,这两条线表现都很好,让我有种将线材全部统一成外绞线样式的想法,于是开始搜,加拿大吉威,美国分析家,晶彩,丝带顶级……搜索毕。
(六)“换线如换机”之“唤”醒对自己机器的深入认识 1、边缘却宝藏的Audiobyte hydra vox: 通过这次电线升级,我对Vox这个解码有了几个惊人的发现。 (1)这家伙对于电源线的改变几乎不可闻,400到10000+的电源线,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变化,而同样的情况放到melco和head2上,早已天翻地覆。 (2)我心血来潮把vox单独从电处撤出,上墙,特地上了我认为染色重、素质差的古河金,结果声音基本没有可闻变化,因此,我的电、线们,实际上改变的只有数播和耳放,所有提升,只提升在了数播和耳放上。 (3)全过程我只使用了vox的解码功能,没有使用耳放,1、2条发现只针对其解码表现。 得出结论: (1)vox的解码环节电源隔离及处理十分优秀;使得其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稳定发挥能力,超级电容真的很超级。入了vox,如果不考虑耳放功能,完全省了升级电源线和电处的钱,这一点太超值,衣架通电不是梦(注意绝缘别出人命)!但同样的,对于喜欢玩线的烧友,那就是无趣了。 (2)vox很挑前端音源;对,数码声、不够大气是一开始我及不少烧友对于vox的最大诟病,这虽然有vox自身的特点,但真的锅不该只由vox背。通过比较,我基本确定vox对于前端讯息质量十分挑剔,自己金刚不换,但精细取向的它却能够将前端的问题一一爆出。所以对于pchifi和转盘、数播一般的玩家,vox需要慎入,它很可能会让你失望。我的系统在电、线的多方加持后,讯源和放大环节都得到了明显提升,vox展现出了真正的细腻与精致,同时不乏大气与质感。我也基本改变了要出掉它的想法。下一步,一方面计划继续等待hub上市来个大全套,一方面可能从升级入门版的melco N1A下手,提高讯源的综合质量。 2、害人的HD800s 明明自己毛病一堆,但潜力却大得一X,前端不断变化,它就不断反馈,把系统的进步稳扎稳打的给你体现。明明已经是日落西山的老家伙,但只要你肯给他好酒和花生米,他总能讲述出不一样的精彩生平。 3、测线器Head2 熊猫有次广告文大意说head2很不错,对于电源线敏感,如果搭配达芬奇会有飞跃式的提升。我看完,WTF?达芬奇?还在用head2的人买得起达芬奇?有达芬奇的人还用head2? 虽然搭配荒谬,但这描述我信,head2对于电源线是真敏感,新线入系统,我首先就接它来测试并形成主要评价。 4、“陷害”Vox的Melco N1A/2 明明是数据输出源,居然也能明显反映电源线的特点,不解不解。如果head2对电源线、墙插特点的反映程度是100%,那melco对于他们的反映程度也接近60%。(Vox荣获0%)。 综合melco电源敏感性以及Vox对电刀枪不入的特点,可以基本定论Vox的数码声与melco的关系很大。其实也大概了解过melco的电源结构及拆解图,这方面还是比较简约的,因此在电处和电源线的净化和修饰后,有着明显的提升。不过这说明melco是数码声么?我觉得也不是,因为很多烧友对于melco这款机器的反馈是温暖、厚实,耐听,甚至有那么点模拟味。 所以综合结论是:Vox十分挑剔讯源质量,一言不合就上数码大餐;Melco N1A/2值得在电、线方面投入,是个有潜力的苗子。
三、后记 电处、线材完全就是大件,有对得起大件的价格,对得起大件的效果。传统大件和电、线这类周边的关系,我觉得完全可以举个例子:游戏大家都玩过,传统大件就是人物等级,是能力的基础,而周边,是人物的装备。10级小号纵使一身极品,也会被90级果体大佬一拳锤死不假,但50级了,还觉得果奔很帅,被30级紫装小号砍回老家,就有问题了。当然,这里的战场不是让大家PK系统,器材真正的战场,就是回放音乐到你耳中的时刻。 当然,装备是讲究与人物职业配合的,也是有主次的,我认为信号线>=电处>电源线>=耳机线。其中是否良莠不齐、是否阴阳调和,只能自己多试或者毒文、网文脑内数据分析了。毕竟谁也不想作为满级战士,穿着新手村布衫,拿着顶级弓箭上战场肉搏对吧。 最后,2022年,祝大家在追寻音乐hifi的路上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