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工业】人声情绪和工业节奏 是 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31 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无锡

“竹不如丝,丝不如肉”
笛子不如琴弦,琴弦不如人声。

歌手唱歌有感情,是因为声音好听,
声音中,又含有各种人体成分,呼吸心跳,情绪的哀 怨 悲 喜,
这些是每个人,自己就可以制造出来,平时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声音中的这类情绪,
所以,一听,就能感同身受,
共振起来。

而乐器,电子音乐,
都是以工业的方式,来展现节奏,
用精密的设备,替代了不太稳定的人声,
让唱不好的人,也可以凭借设备 控制节奏和音律,
放到电子乐中,就是纯粹的频率频谱波形,
是非常数学的,
给人的是一种,客观的,硬的,物质性的震动,
像秒针一样,侵染着人对时间的感受,
所以,本质上,是数字化的,根本没什么人的味道。

但,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规律,精准,向着工业风格,闷头狂进,
来不及停下来,等等人类自己的灵魂,
来不及分配出心力,来平衡轻重缓急,抽身事外的回顾一下自身的人文处境,
被工业社会这个大机器,绞肉机似的卷入其中,还卷出了克服苦难的快感来了。

曲谱歌词,是死的,用电脑音唱出来,索然无味。
演奏是活的,因为融入了人的不稳定的节奏,韵律,
歌唱是活的,因为每个字都有起音尾味,
但,一旦用上了人,就会显得很贵,用不起,或者不经济,被工业社会排挤淘汰。

如果有一天,人们觉得,自己作为肉身,活着也很贵不经济,干脆数字化上传到万能的网络算了。
那么,那还算你吗,那不就只是个逻辑虫了,活在数字量里,虽然可以无限复制,但没了活气。

每一口饭,都决定了今后的每一个动态,是无限叠加的,
不会如数字量一般,纯净的,只叠加了无数个精准的零。

如果有一天,情绪像传统文化一样消亡了,只留下进化出的 适者生存的 冷酷工业风格,
没有了意外,没有了不确定,一切精准运行,
这其实也是另一种死亡。

好在,世上可是到处都有无数的生命种类,鸟兽虫鱼。
泛在的智慧,也挤占不了愚钝紊乱的存在空间,
就如,真空挤占不了非真空的存在。

智愚的判断,可能是反的。

歌手能让听众泪眼汪汪,那是其整个人生炼悟积淀下的巨质信息,在感染听众的情绪反馈。
人们不是在听曲谱和歌词,而是听一种感觉。

工业节奏,只是基建,基建上的应用,才是福报。
如乔布斯说的,地质学家精通某层地质的内含,而人们只是简单的站在层层的地质之上。

一切只是为了万通的人文的那个东西,而其它的工业部分网络部分,仅是基建。

还是要定期 抽身于事外,抽心于现实之外,去想想人本人文的东西。

听音乐,可能就是自己与自己的那个东西,在沟通,在照镜子。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16: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22-12-31 17:01 编辑

模拟量,也只是自己在镜子中,看到的那个自己,
花多少心力去具体关注,就能看到多少更深的细节,

数字量,是自己的数字拷贝,
静态的,无法记录下血管的跳动和肌皮的扭变。
动态的,只记下了一切外在,却反应不出内在目的,要靠同样的人心去感知,才能猜出来,
记录不了要靠猜的部分。(但好在,记录下了容易忽略的部分。)


又写偏了,
就是想表达,你 并不是 你那个东西。
你那个人文的东西,连你都看不明白,只能猜。

就如,游戏角色,并不是他自己,角色自己也不太了解自己的选择,
因为,一切来自于游戏之外的,那个无形的,不在系统里的,随机变化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3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