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0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CHIFI,频响曲线、系统调音浅谈,以及由此展开的一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9 17: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
本帖最后由 kwlbtdlt 于 2023-7-9 19:11 编辑

在耳机大家坛以及Imp3(挽)等论坛的帮助下,自己得以开始把玩不同的随身设备,甚至开始喜欢PCHIFI。
设备,创新1212m作为数字输出(转盘)(其实,现在的Realtek892级别的集成声卡的数字输出功能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信噪比参数足够高,甚至高于早期CD机,甚至模拟口在合适的搭配下都有不错的听感,只不过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光纤/同轴数字输出到仿雅格美RefinedAudio DDE解码器,输出的低电平模拟信号输出到子木NA6仿SOLO,播放器使用FOOBAR2000。自己一度按照网上的建议,即在使用foobar2000的时候不使用eq均衡器,直到使用了“包浆滤网”的舒尔e4c,加上foobar2000的pop音效。
由此,话题展开至如下要点:关于PCHIFI的几种调音方式,比如,EQ调音,耳放调音,滤网/阻尼调音,耳套调音,耳棉调音,音孔调音,阻线调音,等等等等。

受限于篇幅,以及成文的耐心所限,一些细节可能不会过分展开,所以本文主要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建议拥有一定玩机经验的玩家阅读观看,这样我们可能才会有更多共鸣。
目标受众:年轻玩家(心态年轻、喜欢新鲜事物即可),理性玩家,善于思考的玩家,喜欢怀疑的玩家,善于动手的玩家,热爱钻研的玩家,乐于尝试、验证的玩家。
接受、至少理解“低频易、高频难、得中频者得天下”说法的玩家。
接受、了解、相信“耳屎调音”说法的玩家。
接受、了解、相信“煲耳机的本质是煲耳朵”说法的玩家。
对于“运放调音”不抵触的玩家(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稍后展开)。

本文核心话题围绕整个音响系统的调音展开。
一.EQ调音
1.是否应该调节EQ?
自己认为,解码器的不同,本身就意味着初始默认eq的不同,因为,CD机=数字转盘+解码器(部分含有小型耳放、功放功能,但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而数字转盘的作用,理论上应该仅仅是一个光驱,也就是将cd光盘的数字信息读取到CD机,因此,耳放、功放不变,且耳机、音箱不变的情况下,你把一个低价CD换成高价CD,它特么的可能真就好听了,除了心理因素外,真正的变量就是CD机的解码过程。而解码过程其实来说,原本首先应该就是一个纯粹的计算机的010读取,读出来什么样就解码后转换为低电平模拟信号就可以输出到耳放、功放了,这就是解码器的最基本工作。但是,如果仅仅是解码的话,那么不同的CD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呢?自己倾向于不去相信CD机内部的“元器件”调音,因为那样的话,低电平的模拟信号,你先在CD机里边叮咣一通转换,然后才交给耳放、功放,这在自己看来,这就一点也不HIFI,因为模拟信号你再屏蔽也是可能会受到存在干扰的,而且,能在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就进行的转换,非要放到模拟电路去实现,这特喵的,你把那部分电路放到耳放、功放里不好吗?????????于是,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情况,现在几乎唯一可能的情况,就是在解码的过程中,不同的CD机会在解码数字信号时,同步将CD机内部预设算法实现的eq调节功能输出到数模转换后的低电平音频模拟信号。

说了这么多,反正自己认为EQ调节绝对是不犯法的,因为这正是不同CD机声音不同的一大原因,于是,正式内容登场。

2.如何调节EQ?
其实,一旦涉及这个话题,首先就要涉及到不同频率的eq增益、减益对不同人声、乐器声音表现的影响,网上成文较多,而且不是本人专业,个人不再赘述,总之就是那种“什么什么频率的调节会对什么什么声音有影响”的文章。
但是,由于自己不是专业人事,面对成千上万甚至十万百万种都不止的排列组合,自己是不打算这样去调节,于是,自己常用的调节方式,相信其他玩家应该也会有尝试,那就是比如,我只是希望低频增强或降低一些,那么我就只去调节eq的低频部分的两三个滑块就可以了;高频同理。这样操作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效果可能有时会比较一般,原因是,你需要同步考虑你想要调节的耳机、耳塞本身的频响曲线。
关于如何看频响曲线,网上文章一搜一大堆,本文不准备班门弄斧,于是,简单说两句“缘分够”一看就懂的描述:你把耳机耳塞的频响曲线大致看成耳机耳塞的eq就行,就这么简单。当然了,频响曲线的提取、测试过程本身就有各种方式,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耳机耳塞,不同的“检测”方式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频响曲线,但是,总体的趋势相差一般不会太大。
于是,当你已经“有点会看频响曲线”了,就可以再次开始尝试调节eq了。
以e5c为例,这款塞子的频响曲线在高频的地方其实整体是严重衰减的,然后在次高频部分有那么一个明显的倒立V形凸起。于是,虽然这个例子不是特别恰当,但是,先假设你现在使用大体均衡的耳机耳塞来听取整体系统时目前听感是高频过分刺激,以至于使用e5c去听时依然是高频过分刺激,于是你这时候一般来说自然会去想到去设置削减高频的eq对吧,但是,如果你是对极高频几个频段进行的下滑,那么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eq实际调节效果非常有限,而此时原因就是,你所调整的频段,在比如本例中的e5c的频响曲线中是被严重衰减的,被严重衰减的频段在整体声音能量中所占的占比会非常少,你对能量占比非常少的声音进行eq调节,效果自然非常小。所以,这时候,如果你将削减极高频的eq滑块的操作,改成削减e5c频响曲线次高频小波峰附近的频段的话,效果就会比较明显了。
思路就是这么个思路,更多细节不展开了。

二.耳放、功放调音
自己玩功放都停留在“功率放大器”字面意思上,也就是自己一直认为它的作用仅仅应该是尽可能忠实的放大解码器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仅此而已。但是,HIFI中的音箱的功放,是不是也像耳放一样有非常明显的调音,因为自己现在几乎不太会去把玩音箱,因此不研究、不展开。毕竟不住别墅,没有那么大的厅堂实现堂响。
耳放的话,不多说了,最简单的,SOLO和莱曼,一个突出高频一个重视低频,这还没算刺猬耳放那种能煎鸡蛋的什么全甲类耳放,以及胆管耳放等等等的功能(这还涉及一个使用运放调音的小分支)。总之,耳放调音在耳机界,就非常谜。因为,现在自己已经“望山还是山”之后,就觉得这耳放的特点,它本身就不HIFI,因为你耳放一调音,完全破坏了解码器原本输出的高中低频电平的能量分布啊,还用多说吗。可是,选购耳放的时候,没人说你不HIFI,所以,这里,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耳放调音自然也就作为了一个调音选项。


三.阻线调音
自己认为,阻抗线对声音的调节作用比较有限(只是相对于其他方式,效果肯定是有),但是,主观上自己认为,更多时候对声音其实甚至是劣化作用,毕竟主要衰减的是高频,而玩声音到一定程度,一般都会越来越去追求高频的华丽或者柔美,除非你就是喜欢低音轰轰轰,而且喜欢十几年还是喜欢那种声音囧。但是,衰减高频信息的同时,整体变暗的情况下,低频弹性特别是量感、质感其实都没有明显变化,于是,过大阻抗的阻抗线的使用本身甚至完全就是一个音质劣化过程。
敲黑板,好好想想,单晶铜这些高价线材为什么贵?电阻小以至于高频衰减少是最大的“理论支撑卖点”,因为高中低频中,随着阻抗的增加,高频的衰减是要明显高于低频的衰减的,这是真的,这确实不是忽悠,不相信的话,买一个滑动变阻器调节音量的小玩意,网购十几二十块钱绰绰有余,你接上你的系统,播放高频,仔细反复聆听,增大电阻直到你的系统的最大音量下都快听不到声音了,调整声压级到刚才的级别,再次聆听高频,如果你听不出来区别,你真的可以退烧了。为了减少变量干扰,这里推荐那种电阻变化范围大到最高阻值能让很多设备最大音量都不出声音的音量调节棒。当然了,单晶铜线材的高频提升只是理论上的提升,到底能不能听出来,自己不知道,因为这取决于它电阻到底相对于普通铜线低了多少???99%的铜线和99.9999999999%的铜线,你能听出区别???那估计你现实里连八百里外的蚊子叫都能听得见,你应该没心情再玩HIFI了。而且但凡初高中物理及格,你就能知道,电阻和导线的粗细有关,于是,自己设想了一下,其实按说你使用0.4平方的电线做导线,只要屏蔽没有大问题,效果可能“也挺不错”。总之,发现了没有,你先是花了大价钱买单晶铜降低了那一丁点的电阻来实现“更通透”的高频,结果却又要花大价钱去购买一根阻线去“调音”?不知道读者笑没笑,反正自己写到这里真的笑出了声。
ps:多说一句,这里记录一下关于阻线的另一个作用,其实,它降噪作用可能反而更大。比如,自己玩switch时,饱受电流滋滋声干扰,十分烦人,特别是插到底座上之后。网上查了,有类似问题的玩家不少,说明switch整机在音频抗干扰方面的硬件成本投入一般,这就没办反了,谁让玩小游戏switch更适合一些呢?于是,为了解决噪音,把手上的一个滑动变阻器调节音量的小玩具拿出来,将电阻调高并且同步配套调高switch的音量输出后,滋滋声所占比例明显降低,这确实很大程度上直接印证了“阻值高对高频的衰减作用要高于低频”的说法。



四.吸音棉,音孔、海绵、耳套调音
先说吸音棉,自己对大耳的调音主张“能不动手就不动手”,特别是大厂作品,因为那好歹是人家高薪的音频工程师费尽心思给你调出来的声音,你花大价钱购买的大耳机里,吸音棉、音孔之类的设计,你都是花了钱的啊。
然后说音孔调音,自己的理解,音孔越多,高频相对通透,低频相对收敛,但是没有去求证。而这么认为的原因是,封闭式耳机的低频一般可能比开放式耳机要好。关于音孔调音,自己没有去过多了解,这里仅做知识点性质的点缀作用,正确性没有绝对把握。
接下来是海绵调音,这个指的不是耳机里边那个调音棉啊,而是平头耳塞的那种海绵套子。这个相信99%的80后玩家都知道怎么玩,因为我们那个时代还不是入耳为主的时代,那个时代平头塞才是主力。简单来说,套上海绵套,低频增强,高频削减。就这么简单。
额外提一句,中空海绵,在适当增加低频的同时,高频衰减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这对于一些你只是想稍微增加一点点低频量感的场景来说非常有用。而由于中空海绵很容易撑破,个人的建议是,购买普通海绵就行,套上之后,剪刀把中间自己剪开一个洞,甚至大小都可以根据声音喜好自己控制,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是耳套调音,自然就是入耳耳塞的耳套了。自己的动圈入耳耳塞很少且都是低端入耳动圈,甚至其实全他喵的是赠品耳塞,而且只有硅胶套,没有更多使用经验,也暂时没有动力去研究,所以不展开。主要说说舒尔耳塞的硅胶套和黑海绵,因为这两种耳套是自己最喜欢的舒尔耳塞耳套。黑海绵相对于硅胶套的话,高频和中频会暗一些、润一些,低频有时会强一些,有时会弱一些,取决于你耳塞本身的声底以及选配的阻尼,以及耳套和你耳道的结合紧密程度。关于阻尼话题,稍后很快展开。硅胶套的话,相对于舒尔黑海绵反过来看基本就行了。
至于三节套,小四标配,不能接受三节套真不是太建议玩小四,反正自己是独爱三节套。

五.阻尼/滤网调音
这个调音效果非常大,而且,话题性恐怕不低,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词,耳屎调音。这个词早年在论坛看到时,都是当个小笑话来看,没有特别上心,因为当时还没有经历过耳塞阻尼/滤网的更换。
去卖阻尼的卖家的描述里看的话,很可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内容:如果由于滤网损坏、污损后需要更换滤网,但是感觉同款颜色/阻尼的滤网的声音非常刺耳的时候,建议更换更高阻尼的滤网。这就充分说明了耳屎调音的真实性以及强大效果。
关于阻尼调音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明显,因此建议没有尝试过的玩家去试试,也许有惊喜,毕竟不是每个耳塞子都有IE8那种阻尼切换旋钮的。

六.写在最后
至于PCHIFI是否HIFI,自己不去讨论,因为“CD机上放一块丝绸可以让声音听起来更加柔顺”的说法,可能不是个梗,而是真有人那么相信,所以,各玩各的,喜欢本文的,看看就行,有有用的内容,就用。不喜欢的,求放过,自己不想和那些由于jitter时基抖动的存在而声称“数字信号01高低电平也会很容易被干扰”的真?伪?大神过招,心累的慌。信号的低电平都被干扰成高电平、高电平都被干扰成低电平了,真要有那么强力的电磁干扰,你是在核电站玩HIFI吗?

关于本文的成文的历史原因,是因为早年间看到论坛里一位至少自己主观认为其音频相关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的坛友公开对老一派只支持不用运放的坛友表示“运放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实质与胆管等传统元器件调音效果几无二致”的论调有关,自己由于从事计算机行业,干java开发至今已经十年有余,自然对其这一说法一直持乐观态度。
于是,经过十年左右的积淀,咳咳,近期在看到论坛的《浅谈如何大致判断一名歌手的唱功》文章后,恰好自己也是一个同时喜欢计算机开发+听歌+唱歌+打游戏+看拳击+看MMA+看F1+看WRC...等等“兴趣广泛”的音频设备爱好者,因此,把自己平时写的一些东西整理出来发到论坛,算是自己潜水这些年的一个毕业论文。不求毕业,只为论文。

七.题外话
1.自己喜欢听的歌曲和耳塞耳机搭配
E4C、E5C主听欧美爆发流的歌手,比如玛利亚凯莉、席琳迪翁、凯莉克莱森;以及男声厚声,比如教皇合唱团,刘欢;外加杂食,比如周杰伦等港台流行。
mx375、er4pt、k701主听甜美、宁静的人声,比如王菲、梁静茹的慢歌。
其他的耳机耳塞,要不坏了,要不卖了,好多年不换设备了,因为好不容易找到了喜欢的声音组合,所以自己甚至将自己目前喜欢的爱欧迪J3以及所以A818都分别至少同时保有两个,以防止一个坏了以后需要重新寻找喜欢的声音。

2.自己喜欢唱的歌
自己喜欢唱的歌,随便写几首,仅列举极少部分,看有没有也爱唱的,韩磊的《味道》《花房姑娘》,刘欢的《千万次的问》,王力宏的《春雨后洗过的太阳》以及所有王力宏,周杰伦的《枫》以及几乎所有周杰伦的歌,哈狗帮的《哈狗帮》,不知道哪个国家的《卡萨布兰卡》,西城男孩的《My Love》,张敬轩的《春秋》《遇见神》《笑忘书》,萧敬腾的《新不了情》,陈奕迅的《浮夸》以及所有会唱的陈奕迅的歌,常石磊的《天地鉴》(这首还没试过KTV里能不能驾驭),胡彦斌的《红颜》《我的未来不是梦》,李健的《传奇》,陶喆的《太美丽》《Melody》《蝴蝶》以及所有自己会唱的陶喆的歌。自己还想唱一唱教皇合唱团的歌,但是自己一个人好像就没那个感觉了。


全文完。
2
发表于 2023-7-10 06: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红颜都能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7-10 07: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商洛
我就是耳机设计师,圆孔变四孔,当然内部单元也做了结构修改,各种音源我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18: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南京人耳机租赁 发表于 2023-7-10 08:22
“一般都会越来越去追求高频的华丽或者柔美”,单追求一个肯定会偏的

我是说的听音经历的“其中一个阶段”,我是飞利浦sa2825+mx660新手入门纯粹的低频轰轰轰,后来听了er6i,开始喜欢高频,因为高频入手的k314p,从此高频入门,再之后,森海mx90vc以及舒尔e3c,开启中频人声欣赏之门,这之后就开始台机了,天龙d5000、K701、舒尔e4c、e5c、er4pt,还有一些没写的耳机耳塞,随身听更是一点没写,总之,最后,虽然声音偏薄但是也还算相对均衡的百元森海mx375也入手了,觉得百元动圈耳塞声音也有其优点,甚至声音强于mx660,从此就不关注价格了,稳定听了。自己所言“越来越关注高频”只是自己和周围人的发烧经历,后边还会开始关注中频,毕竟坛子里那句“低频易、高频难、得中频者得天下”被自己视为经典。自己绝对不是只关注高频,而是中高频为主,低频为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1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平民玩家 发表于 2023-7-10 07:25
我就是耳机设计师,圆孔变四孔,当然内部单元也做了结构修改,各种音源我都有

我是做软件开发的,听歌唱歌是自己的业余爱好。发帖可不是砸场子之类,而且帖子也没写什么特别有含金量的东西。自己只是想把自己的听音经历、经验发出来,让一些新手玩家不要被一些“调eq不hifi”之类的言论带偏,让他们可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玩音乐器材,让他们可以知道阻尼/滤网可以给声音带来非常大的改变,仅此而已。话说,以后修耳机什么的,没准还得找大师你们呢,哇咔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19: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

嘿嘿嘿,以前唱的时候,就有同事说,这歌听起来简单,其实不简单,自己当时听完ta这么说还有点小高兴,因为这歌对自己来说,远没有那种“强混高音”特别多的歌有难度,比如周杰伦的《枫》,高音xi附近音乐的高音唱段重复太多次,唱完能累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8 20: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