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oughguy 于 2024-12-12 21:40 编辑
要说开始听音乐已经是三十多年前了,从最早的磁带机、CD机、到MP3,多多少少都听过,那个时代嘛,有个响就不错了,不会追求什么音质。后来也曾随大流,买过高登的GD01耳放和森海塞尔HD650大耳,也许是音源和耳放没搭配好的缘故吧,听听也就那么回事,才半年就卖掉了,而近几年我都是在玩落地音响系统,所以早已对耳机系统失去了兴趣。
最近在北京耳机展偶遇这台没见过名字的SummerAudio M30耳放,本来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去的,没想到这台黑盒子一碰就让人着魔。要说是什么最初吸引了我,广告页上“纯甲类”的字样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我在落地音箱系统上就一直想弄一台纯甲类的功放,比如音乐传真A1、金嗓子E530、力士L590AXII,但这些机器都死贵死贵的,暂时只能作为未来的目标了。而这台标价¥3998的国产耳放,竟然也用上了纯甲类,再加上店家宣传的模拟味声音风格,那我必须一试。店家配的耳机是价值两万多的Austrian Audio Composer动圈耳机,我自从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足足听了两三个钟头。其间,我把手机里常听的爵士、流行、电子、英伦摇滚、器乐、交响乐基本上全都听了个遍,直呼惊为天人。第二天下午散场前,跟店家直接付款,拿货。我并没有买同款的奥地利耳机,而是买了一个新出的飞傲FT1木碗耳机,这是一款定价一千的耳机,顺便配了根铜银混编的DIY平衡线,音源则用的是比较简单但却能提供干净纯净声音的达菲系统。从买入到今天,已经3个多月过去了,M30和耳机也基本煲开了,得益于达菲的音源特质,声音的背景非常安静,在高增益大音量下也没有什么底噪,音乐中出现的各种乐器的定位非常准,鼓音体现出来的是低音浑厚而克制,尾音不散,大提琴则是能听见演奏家手指在琴码上滑动和跳跃的轻微声音,琴弓拉过之后,婉如抖落一层松香,飘在空气里,手碟音乐,体现的最大特色则是泛音绵长,久久不散。题外话,用这台M30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中国音乐地图》这个合辑,它集合了众多中国各地民间的音乐,有人声小调,也有很多器乐,真是个集大成者,非常适合用来表现M30的全能。
上面这些听感总结,还是在我这台M30没升级的情况下得来,没升级的状态下,我的耳机口推力只有1w,而升级后,据说将会达到3.5w,除此之外运放等组件据说也会升级加大,现在机器还在路上没有回来,届时我会再做个对比,补充介绍给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