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铄耳DX1 + HiBy R3 Pro二代评测:千元小钢炮,能否「小身材爆发大能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7 2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王牌乱舞EX 于 2025-9-8 00:27 编辑

#HiFi便携亮眼套装#
前言:2025年的随身HiFi,门槛真的低了吗?

2025年的今天,音乐消费方式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流媒体平台如TidalQobuzApple Music无损音质全面普及,蓝牙编码如LDACaptX LosslessLHDC 5.0等技术不断迭代,手机、平板、播放器的音质输出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高音质”的期待也在水涨船高。
然而,真正追求HiFi音质的用户知道,“好听”≠“高还原”。在随身设备性能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组建一套既便携又具备高还原力的听音系统,成为了不少音频爱好者的核心诉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铄耳DX1与海贝R3 Pro二代的组合应运而生。前者是一款售价不足千元的单动圈耳塞,后者则是千元级便携播放器中的“性能小钢炮”。它们的组合,能否在2000元内实现“越级”音质体验?本文将基于实际听感、技术解析与多场景测试,为您揭开答案。
测试器材
前端:海贝R3PRO二代、夏日之音06S套装、乾龙盛QA390LE
耳机:铄耳DX1、索尼MDR-MV(换平衡线)1softears RS10(公模)、水月雨Aria 2
一、铄耳DX1:千元级“六边形战士”的全景解析
1.1 品牌背景:铄耳的“技术流”路线
铄耳(LETSHUOER)作为一个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国产耳机品牌,凭借其扎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高性价比产品,在HiFi圈内逐渐站稳脚跟。与一些主打“堆料”或“调音玄学”的品牌不同,铄耳更注重单元结构、振膜材料、声学模拟与装配工艺的系统性优化。DX1作为其2025年主推的千元级动圈耳塞,虽然定价仅999元,却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声音调校等方面展现出远超同价位产品的成熟度与完成度,堪称“千元级动圈的新探路者”。

1.2 外观与工艺:千元档的“珠宝级”质感
DX1的腔体采用高光电镀不锈钢+香槟金六边形面板的组合,凭借金银拼接的撞色设计,在视觉上极具辨识度。整体设计宛若螺母,呈现出一种冷冽而精致的工业美感。腔体内侧则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弧度设计,佩戴时不仅贴合耳道,长时间使用也无明显压迫感。标配线材为256芯铜镀银编织屏蔽线,采用Litz利兹结编绞工艺,有效降低集肤效应与信号干扰。线材柔软且不易缠绕,插头部分提供3.5mm单端与4.4mm平衡两种版本,满足不同前端设备的接驳需求。包装设计同样彰显匠心,金色和银色交相辉映,尽显奢华。随附的收纳盒沿用了铄耳中高端耳塞的设计语言,采用硅胶盖搭配金属壳的结构,不仅提供了出色的保护性能,也兼顾了便携性,让用户在携带与收纳时倍感便利。

1.3 技术亮点:不止于“好看”的动圈单元
DX1搭载的是一颗11mm铝镁合金钻纹石拓扑振膜动圈单元。这颗单元并非简单的“金属振膜”,而是通过拓扑涂层技术,在振膜表面形成微观结构差异,从而有效抑制分割振动,提升高频延伸与细节还原能力。此外,DX1还在导管内嵌入了5kHz陷波滤波器,用于抑制该频段可能出现的谐振与能量堆积问题。这一设计出现在千元级产品中实属罕见。
1.4 声音表现:自然、耐听的三频调校
低频:克制而有质感
DX1的低频量感并不算多,但下潜深、弹性好、残响适中,呈现出一种“点到为止”的克制感。它不会刻意营造“轰头”感,而是通过精准的结像与快速的瞬态响应,呈现出一种干净、紧凑而富有层次感的低频表现。在试听《頭ん中DEAD END》这类动态曲子时,DX1能清晰地还原低频鼓点的每一次冲击,且不会掩盖中高频的细节。
中频:人声真实,口型清晰
DX1的中频表现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人声位置略靠前,口型清晰、线条感强,男女声无明显偏向性。对于细腻型人声(如Lia、仓木麻衣等等)有不错的加成,能呈现出气息转换、喉音颤动、唇齿细节等微妙信息。在搭配R3 Pro二代时,中频的密度与鲜活度进一步提升,人声更具“肉感”,但不会过于甜腻或做作,保持较高的还原度。
高频:亮度适中,延伸自然
DX1的高频调校走的是“稳健派”路线:亮度适中、延伸自然、无毛刺感。在表现长笛、小提琴、三角铁等高频器乐时,能保持较好的光泽感与空气感,同时不会出现过度的刺激感。值得一提的是,DX1对录音质量较为敏感。在播放高码率母带音乐时,高频的细节与空间感会被充分释放;而在播放劣质音源时,也有可能会“无情”地暴露出录音缺陷。

1.5 驱动特性:易推但“挑前端”
DX1的阻抗为30Ω,灵敏度108dB,从参数上看属于“易推”类型。实际测试中,手机直推可达70%功力,但若想发挥其全部潜力,仍需搭配具备平衡输出的小尾巴或播放器。在搭配R3 Pro二代的4.4mm平衡口时,DX1的声场明显展开,低频控制力增强,人声更具厚度,动态也更自然。而用3.5插口时,整体音色会变得更加纤细,秀丽。更适合演绎纯人声曲子。其余类型是不如4.4平衡口的。

1.6 场景适配:杂食但“有性格”
流行人声:表现优异DX1在演绎流行、R&B、爵士等人声主导的音乐时,能提供清晰的口型、适中的厚度与良好的情感表达。尤其在表现女声时,兼具细腻与穿透力,久听不累。
古典乐:胜任小编制,大编制略吃力虽然DX1的声场呈扇形展开,横向与纵向均有不错表现,但在面对大编制交响乐时,动态与层次感仍显不足。建议用于聆听弦乐四重奏、钢琴独奏、协奏曲等小编制作品。
ACG/OST:细节丰富,定位精准DX1的高分离度使其在演绎ACG、影视原声等复杂配乐时,能精准还原各类音效与人声对白的定位与层次,在播放《鬼灭之刃》《进击的巨人》等OST时,能呈现出极强的沉浸感。

1.7 佩戴与隔音:轻巧舒适,适合长时间使用DX1的腔体较小,重量轻盈,绕耳式佩戴稳固且舒适。在搭配合适耳套的情况下,隔音效果良好,可有效隔绝地铁、办公室等日常噪音,适合通勤、学习、工作等场景使用。
二、HiBy R3 Pro二代:千元级“小钢炮”的全景剖析
2.1 品牌与技术背景:海贝的“音频极客”基因
海贝音乐(HiBy Music)作为国内深耕音频领域多年的品牌,早期以HiByOS系统与专业级调音算法闻名,曾为多家知名播放器品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近年来,海贝逐步转向硬件市场,推出多款高性价比便携播放器与解码耳放设备,在烧友圈中积累了良好口碑。
R3系列自2018年推出以来,便以“小体积+强推力+全功能”著称。2025年发布的R3 Pro二代(售价1498元),在保留前代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了DAC芯片、耳放架构、系统交互与无线功能,成为千元级播放器市场中的“性能卷王”。

2.2 硬件架构:双DAC+四耳放,推力越级
DAC芯片:双CS43198旗舰级解码
R3 Pro二代采用双Cirrus Logic CS43198 DAC芯片,支持DSD256PCM 32bit/384kHz硬解。CS43198作为CS43131的升级版,拥有更低的失真(THD+N低至-115dB)与更高的动态范围(130dB),在千元级播放器中堪称“越级配置”。
耳放架构:四颗OPA1622并联输出
耳放部分,R3 Pro二代没有沿用常见于千元级播放器的“单颗运放+缓冲”方案,而是直接把四颗TI旗舰运放OPA1622并联成完全对称的全平衡结构。32欧负载下平衡口持续功率达到480 mW3.5mm插口信噪比为128dB,底噪1.6uV4.4MM平衡插口则是达到了信噪比126dB,底噪1.8uV。这种“暴力堆料”带来的好处不仅是“推得响”,更是“推得稳”——低阻耳塞不会出现过驱动失真,中高阻耳机也能获得足够的电压摆幅。基本把千元级播放器的“推力天花板”钉死在了一个新高度。
独立音频时钟:45.1584 MHz49.152 MHz音频专用晶振
为了把CS43198的潜力全部榨干,海贝给R3 Pro二代塞进了两颗音频专用晶振:45.1584 MHz49.152 MHz。为不同的采样率音乐自动匹配高精度的系统基准时钟信号。降低抖动与相位噪声对声音的影响,有效提升数字音频信号精度。更低的jitter意味着纵向声场更稳,微动态更真实,长时间聆听不易产生“数字味”疲劳。
电源管理:4000 mAh高密度电池+PD2.0快充
大推力往往伴随大电流,海贝干脆把电池容量拉到4000 mAhL。在3.5mm单端模式下,续航时间可达21小时,而待机时长更是高达900小时。而且设置里可调节省电模式,一定时间内没有操作,就会自动关机,PD快充更是方便,不到2小时即可将电量从0充至满电。如此极端的续航,彻底治好你的“电量焦虑”。
机外附赠:清水套外壳、挂绳
防滑抗摔。无需购买第三方产品就能保护机器。

2.3 系统与交互:HiByOS的“纯粹与实用”
R3 Pro二代没有采用安卓,而是继续深耕自研HiByOS,开机3秒,纯音界面零广告。3.3英寸IPS屏分辨率720 × 480;大字号+高对比度UI宛如“老人机”(褒义),却实实在在解决了户外强光下的可视性。主界面六宫格图标,选项极少,逻辑极度扁平,单手盲操无压力。
MSEBMagic Sound EnhancedBass)数字调音台依旧保留。冷暖、厚度、瞬态、人声、女毒、低频下潜等10项参数可调,实时生效无需重载。对入门用户而言,不懂EQ曲线也能调出“铁三角女毒”或“森海中正”;
无线部分:支持2.4 GHz Wi-Fi5GHz频段被砍掉)支持蓝牙5.1双向。可接收可发射。
发射支持LDACaptX AdaptiveAACSBC格式。接收支持LDACSBCAAC。插上电脑即可做USB DAC、电脑蓝牙声卡;拔掉电脑,立刻变身蓝牙解码耳放,一键切换,无需重启。此外根据设备的不同,也可以当做数字音频转盘以及无线音频转盘来使用。
额外功能:连接WIFI后可以连接无线电台,作为收音机使用。并且可以打开TXT等格式观看电子书。满足多样化需求。如同过去风靡一时的MP4一样。
2.4 声音画像:鲜活、通透、驱动力强
高解析和低失真是CS43198的“招牌菜”,R3 Pro二代没有刻意压暗来营造“模拟味”,而是保留芯片本身的鲜活与明亮。人声位置略前置,口型清晰,弦乐擦弦带有微微光泽,铜管气势足够却不刺。低频量感比“润厚”型播放器少一些,但胜在瞬态快、不拖尾,听《船歌》时鼓点干净得像刚洗过的玻璃。
声场横纵比例接近1:0.7,呈扇形展开,边缘没有“墙”感,而是自然消散。结像体积适中,乐器之间留有空气,不会挤成一团。平衡口下纵向深度进一步提升,听《Hotel California》现场版,观众口哨与吉他定位分层清晰,前后距离可辨。
对比台机推耳塞:
综合素质能明显感受到差距,尤其是密度与动态,但除此之外差距不大,尤其是听人声流行上,远小于价差,而体积却缩小了90%


三、组合实战:DX1 + R3 Pro二代的化学反应

3.1 流行人声:情感拉满,齿音可控
DX1本身人声贴耳,R3 Pro二代中频鲜活,两者相遇就像给歌手加了“情绪放大镜”。女声方面,Jennifer Warnes的《somewhere somebody》里,换气细节被拉到耳边,背景的齿音清晰可闻,却不过分侵略。男声方面,陈奕迅的《富士山下》的中气与胸腔共鸣厚度适中,不肥不瘦,久听不闷。

3.2 古典与爵士:小编制游刃有余,大编制惊喜连连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DX1的扇形声场被R3 Pro二代撑得更开,小提琴组与中提琴组横向拉开约20°,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沉在底部,层次清晰。动态起伏虽然比不上台式系统,但音量开大时,弱奏细节与强奏冲击的对比依旧可见,没有出现“强奏压缩、弱奏淹没”的廉价感。
大编制方面,播放《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R3 Pro二代平衡口的高电流优势显现,弦乐齐奏没有出现“薄如纸”的失真,铜管爆发时DX1的铝镁振膜控制住金属光泽,不刺不炸。当然,与万元级台机+大耳相比,声场规模与低频极深延伸仍有差距,但在2000元内能听到这些细节,本身已是越级。

3.3 ACGOST:亮而不刺,定位精准
日系录音常被人诟病“塑料味高频”,播放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的主题曲《残酷天使的纲领》,人声嘹亮,情感得以释放,DX15 kHz陷波+拓扑振膜恰好削掉毛刺,R3 Pro二代的中高频鲜活与动感也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播放《进击的巨人》第二季OSTYouSeeBIGGIRL/T:T》时,女声吟唱与男声低吼交替,DX1把人声高度定位在额头前方,配乐中的大鼓冲击位于胸腔高度,纵向层次清晰,不会出现“所有声音挤在一张平面”的廉价感。

3.4 游戏与影视:脚步声枪声,一耳朵闻
连上电脑或是手机,打开《三角洲行动》、《使命召唤》、《CSGO》等等第一人称射击游戏,4.4 mm平衡口的高瞬态让枪声收得干净利落,DX1的高灵敏度把不同方向的脚步声放大到可分辨水平,不开EQ也能听出“木板”与“水泥”地面材质差异。观影时,指尖划过屏幕点开《沙丘》中沙虫破沙而出的经典片段——刹那间,低频震浪如精密的声学换能器在耳畔奔涌激荡,每一次沙虫翻腾都裹挟着沉雄的空气脉冲,将沙漠的浩瀚与生物的威压精准投射至方寸之间。其搭载的解码架构以毫厘级动态响应重构影院级声场,沙鳞摩擦的沙沙声、地壳震动的嗡鸣与角色呼吸的微颤皆层次分明地铺展,竟将奥斯卡获奖音效团队倾力打造的宇宙奇观,浓缩于掌中设备。纵然身处狭小的房间,亦能通过这枚小巧却强悍的音频引擎,穿透屏幕直抵厄拉科斯星球的磅礴核心,让每一帧画面都裹挟着可触可感的声浪洪流。
四、不同搭配对比:
4.1 台机对比实测:夏日知音06S、乾龙盛QA390LE
铄耳DX1+夏日之音 06S套装
铄耳 DX1 搭配夏日之音 06S套装,是一套颇具特色的组合。DX1 的声音走向以中高频见长,高频延伸轻盈透亮,中频人声清晰自然;低频方面虽然下潜到位,但量感偏少,更强调速度与质感而非轰鸣的氛围感。在一些驱动不足的前端上,DX1 的优势可能无法完全发挥,整体显得稍显单薄。
加入 06S 套装之后,整体表现有了明显提升。首先是低频,虽然量感依旧不是“泛滥型”,但 06S DX1 带来了更扎实的能量支撑,下潜更有力度,鼓点和贝斯线条清晰而富有弹性,氛围感比直推时更完整。中频部分则获得了更好的厚度,人声密度增加,尤其女声在保持通透的同时,多了一丝润泽,不再偏干。高频延伸依旧通透,解析力充足,但因为 06S 的控制力加持,听感更顺滑,刺耳感被很好地抑制。
在声场表现上,背景更为干净,乐器层次和空间感拉开,整体画面感更开阔。总结来说,DX1 + 06S 保留了 DX1 清晰、明快的中高频优势,同时弥补了低频量感不足的问题,形成一套清爽、耐听、富有层次感的声音方案,非常适合人声与小编制音乐的欣赏。
铄耳DX1+乾龙盛QA390LE
铄耳 DX1 搭配乾龙盛 QA390LE,第一耳朵下去就是一种极为清澈的透明感,仿佛空气都被洗净,声场展开得宽阔而自然。背景极黑,乐器的线条和人声的轮廓清晰得像是雕刻出来的一样,信息量扑面而来,却不显得杂乱。
高频部分最为抢耳,延展顺滑,亮丽但不刺,细节之丰富让人忍不住反复去捕捉。小提琴的颤音带着空气的流动感,镲片敲击时的金属光泽在空间里闪烁,却不喧宾夺主,而是与整体声场融为一体。DX1 的高频透明感,在 QA390LE 的加持下被推向极致,听久了会有一种“耳朵被打开”的畅快。
人声偏中性,位置略微靠后,没有刻意的亲昵感,却有一种自然、通透的距离感。齿音、换气细节都清楚可辨,歌者的声线干净利落,更像是在舞台上演唱,而不是贴在耳边耳语。女声显得清丽飘逸,男声则更强调线条感和质感,而不是厚度。
低频并不以量取胜,但质感极佳。鼓点收放利落,带有弹性和速度感,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下潜有一定深度,但不会轰头,更多是一种点到即止的干净力量。配合整体的解析力,低频更多是作为骨架支撑全场,而不是喧宾夺主。
声场是这套组合的一大亮点。舞台感极佳,横向拉得很开,纵深也有良好的层次。乐器分布井然有序,定位清晰,闭上眼睛甚至能感受到台上不同声部之间的呼吸感。整套系统呈现出来的画面感,很像坐在一个小型音乐厅的前排,眼前就是一场干净利落、信息量充沛的演出。
总体而言,这是一种冷静、克制却极具魅力的声音。它不走甜美温润的路线,也不是靠低频堆砌氛围,而是靠极致的透明度、精准的解析和宽阔的空间感来打动人。古典、爵士、器乐类在这里会有惊艳的表现;而流行、摇滚听感则更偏分析向,少了点染色和情绪渲染。


4.2 耳机对比:水月雨Aria 2softearsRS10(公模)、索尼MDR-MV1
海贝R3 Pro二代+水月雨Aria 2
R3 Pro二代作为源设备,ARIA2的低频展现出超越价位的下潜深度与弹性,低频量感充足,鼓点震波如涟漪般扩散。中频人声虽稍远却温润自然,高频则通过相位波导设计减少失真,小提琴泛音通透不刺耳。金属腔体与平衡线材的加持,使声场横向开阔,交响乐中弦乐群与铜管部的层次分明。当然,比起铄耳DX1有着明显的素质差。这可能就是杂食的局限吧。
海贝R3 Pro二代+ softears RS10(公模)
R3 Pro二代作为源设备,为 RS10 提供极佳的清晰度与解析力框架。声音澄澈透明、精准的人声与细节表现上得以充分展现。低频收放自如,不喧哗,仿佛有深海般的厚度与力量;中频清丽如水墨,高频晶莹剔透,如晨雾中透出的微光,细节在不经意间闪烁。整体声音通透、饱满,适合追求真实还原与参考监听感受的用户组合。
海贝R3 Pro二代+索尼MDR-MV1(换平衡线)
R3 Pro二代作为源设备,凭借双CS43198DAC架构与4.4mm平衡输出,为MV1提供充沛驱动力与细腻控制力。MV1作为专业开放式监听耳机,其开放式结构带来影院级声场——弦乐群的层次感、人声的定位精度均如临现场,空间还原之真实宛如置身音乐厅。弦乐群的颤栗如风掠麦浪,管乐的呜咽若林间雾涌。一言蔽之,高解析,声场开阔且风格较为中正。这套搭配不仅满足专业监听对细节的苛求,更以开阔声场与自然音色,让古典乐与电影原声的沉浸感直追更高价的设备。

4.3 对比以上套装
铄耳DX1+海贝R3 Pro二代
铄耳 DX1 搭配海贝 R3 Pro 二代,整体风格更偏向鲜活明亮。R3 Pro 二代驱动 DX1 时能够保证中高频的通透和解析,人声位置较为靠前,女声清丽,细节表现力不俗。在低频方面, DX1 的下潜收的快,量感偏少,导致鼓点和贝斯的力度略显单薄,有时氛围感不够饱满。不过对于主听人声流行来说,已经绰绰有余。性价比拉满。


五、使用建议:尝试把最后一分潜力榨干
官方三件套(耳套):
高频增强套——齿音控+刺激党专用
均衡套——人声流行万金油
低频套——微妙,适合动次打次党
文件格式:DX1对录音质量敏感,尽量使用44.1 kHz/24 bit以上音源,避免128 kbps MP3等低码率格式暴露短板。
待机习惯:建议开启省电模式,待机时间调到最大,到时候自动关机。若时不时需要使用,嫌开机麻烦,也可以不关机,但电量最好保持在40-60%,延长电池寿命。

六、购买决策树
若预算在两千内,强烈推荐。DX1 + R3 Pro二代套装组合,售价不到两千元,比起单独购买更加合算,适合影音双修,讨厌折腾的烧友。
若已持有台机却没有便携机也推荐。建议把R3 Pro二代做出差机,搭配DX1或其他便携耳机做“出差套装”,出门也能享受HIFI
七、结语:2025年,把音乐会与影院装进胸前的口袋
铄耳DX1用“拓扑振膜+陷波滤波器”把千元动圈的解析力推到新高度;海贝R3 Pro二代用“双CS43198+OPA1622”把千元播放器的推力与纯净度拉到飞秒级。它们不是“堆料炫技”,而是在有限成本内,把每一项技术都转化为“更易推、更好听、更耐听”的体验。

当你把DX1插入R3 Pro二代,点亮呼吸灯,按下播放键——地铁车厢瞬间变成维也纳金色大厅,深夜床头秒变IMAX影厅。2000元内,它们用“小身材”给出了2025年随身HiFi的终极答案——口袋里,真的装得下一场音乐会,也装得下一整部大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2 03: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