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烧挺久,也是由计算摄影联想到的...
虽然耳机是个模拟设备 ,但本质上属于针对特定场景的优化,相当于模仿音乐厅的混响等声学环境做了对应的设计
问题是绝大部分音乐都不是基于古典现场的环境制作的,带着这重debuff回放出来的还是“正确的声音”吗?
DS解释
"虽然古典音乐优化的音响在播放其他类型音乐时不会产生“负面效果”,但可能因设计倾向导致差异"
举个例子
我一个60多岁朋友最近看了强X洛天依娃娃的新闻问那个是什么,正巧我当年玩过vocaloid虽然没做音乐但跑通了全流程,nas里找到当年自己做的文件给他听
结果我自己一听先乐了,我当初做的时候就是跑一遍流程压根没添加任何效果器伴奏全是软波表生成的,手头耳机hifiman akg直接阵亡都带上了一层空间混响,也就极致存活,所以这参考性还不如ipadpro外放和tws耳机呗?
你确定你听到的空间残响与高低频延伸是录音里带的还是耳机添加的科技与狠活的?
我认为还原音频文件所载信息(不局限于录音)与还原古典现场本身就存在矛盾,真正中性透明的耳机古典肯定不出彩,因为其他耳机都加了料,对比着听上去就会觉得声场不够大,纵向不够远,残响不明显。。。
大概就是意思,不知道这重问题有没有人研究过?可以探讨探讨 |
|